可用性聚焦的是“用户心理”,而非“技术”层面。
然而,这个世界变化日新月异。我们看到:
人工智能(AI)领域的革命:从 OpenAI 和谷歌推出的能够生成文本、图像、音乐及视频的交互界面,到 Rabbit r1 和 Humane 公司的 Ai Pin 等产品引发的热潮 ,这或许是未来人工智能助手的雏形。
增强现实 / 虚拟现实(AR/VR)市场的增长:从 Meta Quest 和苹果 Vision Pro 等行业领先的空间计算头戴设备,到智能 / 增强现实眼镜有望成为可穿戴技术领域的下一个热门产品。 脑机接口(BCI)研究及其潜在应用的发展:包括(理想情况下非侵入式的)医学、营销、教育和游戏等领域的应用场景。
设计原则
设计的 7 项基本准则由唐纳德・诺曼(Don Norman)在其著作《设计心理学》(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)中向世人介绍,这本书已成为用户体验设计师的必读书目。
箭头,意味着用户可以滚动、滑动或拖动来刷新; 按钮,表明按下它就会执行某个操作; 图标,暗示在屏幕该区域要执行的操作类型,例如:放大镜图标代表搜索。
4.反馈
反馈会提醒用户其操作的结果,以及产品当前的状态。
如果说符号告诉用户如何使用功能,那么反馈则告知用户在与之交互时发生了什么。这里涉及两个概念,我们来分别看看:
用户操作结果:我们得知道设计对我们的点击操作有所回应。比如说,链接在我们点击后变色,这种反馈告诉我们产品或系统记录下了我们的交互,让我们放心设计在按预期运行。
产品状态:我们需要知道产品或系统的整体状态何时发生了变化。例如:在网购时收到 “订单已接收” 的消息,这种反馈能让用户安心,因为交易状态已从进行中变为完成。
🔗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dJTU48_yghs&t=2s
将设计原则应用于新兴技术
无论未来是胸前佩戴着人工智能助手,通过扩展现实(XR)头戴设备(或者眼镜、隐形眼镜)体验生活,还是每张桌子、墙壁及各种平面都能兼作用户界面,用户体验设计原则始终适用:
可发现性:用户仍需了解可能的交互方式。这对新兴技术尤为关键,要是人们不知道怎么用,创新的新产品又怎能成功呢?届时会出现一些惯例,设计师应予以遵循。
示能性:用户在系统或产品中仍需有可执行的操作。只不过未来这些操作将不仅限于鼠标点击和屏幕触摸,还会拓展到眼部聚焦、身体动作、面部表情、手部操控和语音输入等。
符号:用户依然需要知道如何使用设计。但在某些情况下,意符可能从视觉形式转变为听觉形式。比如:人工智能助手来讲解如何使用产品或系统,提示并建议操作。 反馈:用户依旧需要了解自己操作的结果以及产品当前的状态。这可能包括在虚拟空间中重现的、大家熟悉的用户界面(UI)屏幕所提供的视觉反馈,通过可穿戴设备产生振动的触觉反馈,又或者像来自便携式人工智能助手的语音、音乐或音效这类听觉反馈。
映射:用户仍需要借助辅助,来更好地理解操作控件与操作结果之间的关系。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将手持控制器映射到虚拟现实(VR)环境中,用户在 VR 里能看到与现实世界中外部控制器(及手部)方位相对应的数字轮廓。 限制:用户依然需要通过减少出错机会,来避免失误和错误操作。这对扩展现实(XR)设计师来说是个巨大挑战,因为他们既要考虑虚拟环境的各种因素,又要保障用户在现实世界中的安全,比如说设置安全区域边界,帮助用户避免撞到物体(或人)。 概念模型:用户还是需要对事物运作方式有简化的大致理解。例如:把人工智能助手想象成反应迅速、聪明但有点天真,缺乏现实世界经验的人类帮手。记住:这种理解准不准确没关系,有用就行。
在判断设计原则对未来技术是否适用时,“意图” 这个概念很关键。只有当人类主动且有意地使用产品时,设计原则才能派上用场。我们得掌控局面。
要是我们只是置身于 “一种渗透在环境中的无形计算物质” 里(这一绝妙描述来自人机交互(HCI)领域的传奇人物艾伦・迪克斯),这种物质还能自主替我们做决定,那么产品 / 用户的模式又会受到威胁。
虽说家里布满能对我们的言语、行为甚至情绪做出反应的传感器和人工智能,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便利,但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真的算是用户吗?还是说我们只是技术代表我们独立行动的受益者,从而绕过了设计原则呢?
正如你所见,我们越往科幻领域深入探究,情况就越模糊,越上升到哲学层面。
因此,我们就先聊到这儿吧。
...
总结
人工智能(AI)和扩展现实(XR)等新兴技术正在重塑我们的世界。
但唐纳德・诺曼的基本设计原则依然适用,因为可用性关注的是人,而非技术。即技术日新月异,人类的本质变化却很缓慢。
在概念模型的框架下,如果产品和系统具备良好的可发现性,且这种可发现性由示能性、符号、反馈、映射和限制来支撑,那么它们就能保持易用性。
虽然用户体验设计师的职责、使用的工具和技能组合无疑会发生变化,但用户体验设计永远有其存在的必要,因为我们始终要确保新产品和新体验遵循设计原则(这些原则关注的是人,而非产品本身)。
确实存在一些可以想象到的场景,可能会把设计原则逼到极限,但目前来看,其中大多数场景仍相当超前,充满科幻色彩。
最后,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你一些小小的启发,欢迎你在评论区写下你的思考,和我们一起探讨。与此同时,不要忘记一键三连哟!(点赞👍 、推荐 🩷 和分享💰),你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写作和分享的动力。对了!如果你对【设计】感兴趣,可以持续关注我们的【公众号】并添加为常读。如果你在【职业】【副业】【创业】遇到疑惑,欢迎加入我们的【知识星球】,你可以找到答案和指导。我们会在每周六的晚上,通过视频号(📱)直播,和设计师们连麦,解答用户体验设计相关案例、职业和创业方面的问题。欢迎你来连麦。

優(yōu)網(wǎng)科技秉承"專業(yè)團隊、品質(zhì)服務" 的經(jīng)營理念,誠信務實的服務了近萬家客戶,成為眾多世界500強、集團和上市公司的長期合作伙伴!
優(yōu)網(wǎng)科技成立于2001年,擅長網(wǎng)站建設、網(wǎng)站與各類業(yè)務系統(tǒng)深度整合,致力于提供完善的企業(yè)互聯(lián)網(wǎng)解決方案。優(yōu)網(wǎng)科技提供PC端網(wǎng)站建設(品牌展示型、官方門戶型、營銷商務型、電子商務型、信息門戶型、微信小程序定制開發(fā)、移動端應用(手機站、APP開發(fā))、微信定制開發(fā)(微信官網(wǎng)、微信商城、企業(yè)微信)等一系列互聯(lián)網(wǎng)應用服務。